比较高矮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较高矮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比较高矮教案1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2、学习按高矮排序,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
3、理解高矮的相对性,体验比较的乐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PPT演示图片。
(1)小猴。(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5)身高测量仪图片
2、分组操作材料。
(1)小熊比高矮:人手5只高矮不同的小熊、泥工板,2条抹布
(2)房子涂色:人手一张操作图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PPT,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
引导语:听说今天森林里在举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出示PPT图①
提问:图片上有谁?小猴子说自己最高?对吗?为什么?
小结:小猴子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高矮是要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2)出示PPT图②③
提问: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比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3)出示PPT图④
提问:小猴子到底是高?还是矮?为什么?
小结:和不同的对象比高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高矮是相对的。
2、操作比较,巩固认知。
(1)幼儿相互比较高矮。
①提出活动要求:三个人一组,两个背靠背,另一个观察比较。(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最后三个人按从最高到最矮或从最矮到最高的排序方式进行排队。
②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③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④经验拓展: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
(2)幼儿分组操作。
①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第一组操作材料“房子涂色”: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张图,图上有许多高矮不一样的房子,请小朋友给最高的房子涂上绿色,给最矮的房子涂上红色。
第二组操作材料“小熊比高矮”:看标志,帮助5只小熊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或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②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展示操作结果,分析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教师针对幼儿操作过程和结果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3、谈话小结。
小朋友们平时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继续比较高矮。我们生活中许多物品也可以比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再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比较高矮教案2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比较高矮教案3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 ……此处隐藏6152个字……p>
(3)重复游戏,请幼儿换朋友,三人一组重新组合。
4.巩固练习,强化对高矮的认识。
(1)打开幼儿用书,教师交待操作方法,请幼儿按要求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
(3)请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操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引导幼儿把图书角的图书按照高矮的顺序排列。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周围物品的高矮。
比较高矮教案13教材分析
《比较高矮》这个数学活动,着重解决的是生活中“谁高谁矮”的问题。我根据中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都较突出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掌握比较物品高矮的关系。本活动内容而且符合幼儿现实发
展需要,而且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了解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布一块。
教学过程:
一、区别高矮
1、出示课件(一):高矮不同的双胞胎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引入高和矮)
2、请两个幼儿上来比比谁高谁矮,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
二、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两棵树,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准。
3、出示课件(三):猴子低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两个幼儿比较高矮,再让高的幼儿跟老师比,或让矮的幼儿跟更矮的幼儿比,使幼儿知道: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幼儿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延伸活动:请全体幼儿课后分组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玩排队游戏。
比较高矮教案14中班数学活动:
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比较高矮教案15设计意图:
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幼儿也具有认识初步量的知识的可能性。依据素质教育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找朋友比高矮,引导幼儿自己去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2、有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用汉语正确表达对比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气球4个
2、教师自制长颈鹿、小猴子图片、箩筐2个、树叶、苹果数个。
3、小动物卡片。
4、视频片段
活动过程:
1、出示悬挂着的气球。
请两位幼儿来拿气球,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引导讲述:为什么××拿到了气球,××拿不到呢?——引出“高矮”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2、看视频片段,幼儿跟着说。
3、教师把自制的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和教师自制箩筐贴在黑板上,准备两个小盘子分别放上苹果、树叶摆在桌子上,让幼儿随着轻松的音乐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二二比高矮,高的幼儿把树叶放到长颈鹿的箩筐里,矮的幼儿把苹果放到小猴子的箩筐里,在比的过程中自己练习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之后教师请几名幼儿上前来说说自己比较的结果。
4、再观看视频,并根据视屏内容给小动物排顺序。
活动延伸:
教师交待幼儿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比一比谁高谁矮,之后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观察学校的房屋、树木、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