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数学教案

时间:2025-07-14 20:02:49
《近似数》数学教案

《近似数》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似数》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似数》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此处隐藏15528个字……上的数不满5,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万后面的尾数舍去。教师板书:8(4)380≈8万。

(3)为什么中间用约等于符号连接起来,而不用等号?为什么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出示第(2)题。

由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教师板书:72(6)310≈73万。

练一练

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

(1)63599 (2)709327

(3)199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637000人。

其中第(3)题要强调写单位名称,即637000≈64万人。

(三)巩固反馈

1.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3)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4)怎样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2.发展性练习。

指导学生做练习三的第5题。

第(1)题指导性提问:

(1)49999前面一个数是多少?把它写出来。

(2)4999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把它写出来。

第(2)题指导性提问:

(1)最小的一位数是几?最大的一位数是几?

(2)最小的两位数是几?最大的两位数是几?

(3)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是几?

请独立填写练习三第5题第(2)题。

3.思考性练习。

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19□785≈20万 60□907≈60万

9□8765≈1000000 9□4765≈900000

先出示第一横排两道题,相邻两位同学讨论怎样填,然后全班交流。同学们可能填不全,最后由老师小结:第一道题,19万多的近似数是20万,说明千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的数,方框里可填9,8,7,6,5;第二道题,60万多的数的近似数是60万,说明千位上的数是比5小的数,方框里可填0,1,2,3,4。第二横排则由学生独立来填。

4.课后练习:

练习三第1,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后,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虽然内容不十分集中,但与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分两段提出课题。

第一层次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引伸到比较亿以内两个整数的大小。分成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第三个层次是学习求近似数,由复习省略千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类推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归纳为根据尾数的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这样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学中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练习进行适当地指导。最后的思考性练习对本节课所学的求近似数知识,起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求近似数

复习:

999○1010

601○564

687○678

4926≈5千

9375≈9千

例5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101010 356000和360000

99864<101010 356000<360000

50000=5万 1800000=180万

例6 把下面各数万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1)84380 (2)726310

8(4)380≈81万

72(6)310≈73万

《近似数》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能力目标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0.8×2= 6×0.9= 5×0.5 = 40×0.2= 7×0.8= 25×4 = 300×0.4= 1.5×0.8=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4.51692

328.9604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合作探究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0.8×0.9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7×0.45≈

三、拓展应用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2、小刚的体重是21.5千克,

他爸爸的体重是他的3.3倍。

小刚的爸爸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3.58,准确数可能是下面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总结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P.13页2题

《《近似数》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